由乞拉朋吉望向諾辛基提揚瀑布(英語:Nohsngithiang Falls)。由於乞拉朋吉一帶降水豐沛,加上地勢陡峭,使得瀑布成為當地常見的景觀。
乞拉朋吉位於布拉馬普特拉河南側卡西丘陵的南坡海拔1370米處,離孟加拉灣約400千米。卡西丘陵為東西走向,長約250千米,海拔約1500米,東端與緬甸西部南北向的阿拉干山脈和野人山相接,形成了一個寬廣的向南敞開的漏斗狀谷地。
從3月至10月的八個月的降水量占了乞拉朋吉每年平均降水量的98%;6月和7月兩個月的降水量就要占到總降水量的47.7%。在11月至2月的四個月中的降水量很少。由於土地貧瘠乾旱,當地也沒有儲存雨水的水庫,以及近期的氣候變暖、污染、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等因素,乾季時,當地的居民甚至要通過步行從數千米外的地區運水來維持生活。[4]
乞拉朋吉的降水主要屬於地形雨。在6月至9月的雨季時,來自印度洋的暖濕西南季風從恆河三角洲一路進入孟加拉國的低地平原,在向北前行300-400千米後,突然受到卡西丘陵的阻擋,被迫在2至5千米的範圍內上升至1370米的高度。氣流被迫抬升時,發生絕熱降溫,使其中的水蒸氣凝結為水滴,在山地的迎風坡乞拉朋吉形成降雨。
雨季時河水潰決,恆河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區實際上已經變成一片湖澤。由於洪水較暖,西南季風在到達乞拉朋吉之前,先吹拂到這片低地湖澤上,因此季風氣流飽含了大量的水汽,更使乞拉朋吉的降雨量猛增。10月起,西南季風逐漸消退,乞拉朋吉的降水量開始銳減。
根據金氏世界紀錄,乞拉朋吉是迄今單月內降雨量最多的地方,1861年7月間曾下了9299.96毫米的雨量。[5]該地原先也曾創下最大年降水量(1974年達24,555毫米)的紀錄,有時亦被認為是日降水量最多的地區
(1995年6月16日的降水量達1,563毫米),但實際上此二紀錄已分別被乞拉朋吉以西15千米的村莊毛辛拉姆(1985年降水量共26,000毫米),以及留尼旺(1966年1月8日的降水量達1,825毫米)所超越。
1973-2008年36年的降雨量平均值與2008年一年的降雨量的對比
月份
36年的平均值
2008年
1月
15.3
47.9
2月
70.3
54.0
3月
326.6
570.3
4月
835.3
509.3
5月
1339.1
400.7
6月
2508.1
2092.6
7月
3185.7
3615.8
8月
1814.6
2966.4
9月
1215.3
789.3
10月
535.9
368.3
11月
67.6
0.0
12月
23.4
0.0
總計
11937.2
11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