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植物獵手」威爾遜 百年前中國尋花覓草

英國「植物獵手」威爾遜 百年前中國尋花覓草

英國「植物獵手」威爾遜 百年前中國尋花覓草圖像來源,Xinhua

圖像加註文字,珙桐又稱「中國鴿子樹」、「手帕樹」,是植物界著名的「活化石」。開花時,花朵潔白,似鴿子展翅欲飛。2019年4月2日春暖花開時節,英國可謂百花齊放,萬紫千紅。英國人對園藝花卉的喜愛和著迷,世界有名。

全球最盛大、最著名的倫敦皇家園藝協會切爾西國際花卉博覽會,每年5月舉行,總是吸引來自各地的園藝專家和業餘愛好者,其中包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在英國人最為喜歡的花卉中,有許多源自中國的名花異草:玫瑰、牡丹、桂花、萱草、芍藥、杜鵑,菊花,黃鳶尾花,百合,等等。

這些中國植物在英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有的歷史久遠,然而絶大部分卻是最近100多年,英國商界和學界特地派人到中國採集尋覓的結果。

印度茉莉:無處不在的幸運花出自名家設計的摩洛哥花園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女王伊麗莎白二世2016年5月參觀切爾西國際花卉博覽會其中最有名也收獲最大的,是有「中國威爾遜」之稱的英國植物學者——厄恩斯特·威爾遜(Ernest Henry Wilson)。威爾遜前後5次到中國尋花問草,從中國寄回了65000餘件標本,其中不乏新種,還成功地將1500多種植物引種到歐美,極大地豐富了西方園林的外觀與色彩。

如今西方植物學當中,以他命名的植物品種多達200多個。

中國威爾遜威爾遜,1876年出生在倫敦西北部格洛斯特郡一個名叫契平坎普敦(Chipping Campden) 的小鎮。8歲時他隨父母搬到伯明翰附近,年幼時入苗圃當學徒,之後成為伯明翰植物園的花匠。他邊工作邊在伯明翰技術學校進修園藝。對植物的喜愛和天賦,使年輕的威爾遜嶄露頭角,1897年他轉到位於倫敦的皇家植物園邱園(Kew Garden),繼續工作和深造。

圖像來源,British Museum

圖像加註文字,大英博物館對威爾遜和岷江百合的介紹1899年,當全歐洲最大的苗圃維奇苗圃(Veitch Nurseries)需要一名到中國去採集新植物品種的「植物獵人」時, 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的院長戴爾舉薦了這位年輕的邱園學徒。

要說明維奇苗圃當年的興旺發達,只需提及一個被人們幾乎遺忘的事實:英國最著名的皇家園藝學會切爾西國際花卉博覽會的前身——英國皇家園藝學會春季花展在1862年得以創辦,維奇苗圃的東家功不可沒。也正是因為在園藝界的傑出貢獻,維奇後來被封為爵士。

1899年,威爾遜在維奇苗圃經過半年培訓後,經美國在哈佛大學阿爾諾特樹木園(The Arnold Arboretum)稍做停留後,前往中國尋珍覓寶。

「鴿子樹」珙桐1900年,威爾遜第一次到中國時,他是帶著任務而去的:他與維奇苗圃簽訂的合同中明確表示,此行旨在尋找被稱為「鴿子樹」的珙桐。1902年,威爾遜成功尋得珙桐後回到英國。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1912年,英國皇家植物協會舉辦的切爾西國際花卉展,吸引了眾多的王公貴族。在邱園的文件中,這樣記載了威爾遜去尋找珙桐的過程:

戲劇性的發現有手帕樹之稱的珙桐,最早由法國傳教士、植物學家阿曼德·戴維(Armand David)在1868年的一次中國行程中描述。這種樹直到35年之後才引進到英國,而且是經過了一系列值得書寫的故事之後。

珙桐樹的部分標本早就被送到邱園,苗圃主人亨利·維奇(Henry Veitch)有意尋到種子培植這種樹。1899年,他委托了年輕的邱園學生威爾遜去中國尋找這種樹。這對22歲的威爾遜來說很有挑戰性:他從未出過國,一句中國話也不會。

威爾遜帶著一張手繪的地圖和寥寥幾句寫下來的指引,就起程去了中國偏遠的雲南尋找那株唯一為人所知的標本樹。途中,他逃過了當地的土匪,倖免於一場幾乎斷送性命的大病,還差一點在河中翻船淹死。當他終於找到樹的下落時,他萬萬沒有想到樹已經被砍倒建房子了。好在他繼續尋找,終於在1901年將珙桐樹種寄回到英格蘭。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綠絨蒿黃色綠絨蒿1903年,婚後不久的威爾遜第二次到中國,採集傳說中美麗的全緣葉綠絨蒿。罌粟科綠絨蒿屬約有50種,絶大多數種類產於青藏高原地區,花朵碩大,色彩鮮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像第一次一樣,威爾遜仍從上海出發,逆江而上過三峽,到重慶,再逆岷江而上抵達四川樂山,之後他沿茶馬古道向四川康定行進。7月,在康定一片海拔3350米的高山草甸上他終於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全緣葉綠絨蒿。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在西方有「帝王百合」之稱的岷江百合花他在筆記中寫道:「華麗的全緣葉綠絨蒿,開著巨大的、球形的、內向彎曲的黃花,在山坡上盛開,綿延幾英里。千萬朵絶無倫比的綠絨蒿,聳立在其他草本之上,呈現一片景觀宏大的場面。我相信再也找不到一個如此誇張奢華的地方了。」

岷江百合威爾遜的第三次和第四次中國行,由哈佛大學阿爾諾特樹木園當時的園長查爾斯·撒金特(Charles Sargent)贊助。1907年,威爾遜從湖北西部經長江至四川西部,1908年5月,他終於採集到了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岷江百合,習性特別強健,能抵禦高原的寒冷乾旱,還具有強大的抗病基因。在西方又有「帝王百合」之稱,為了這種以他命名的百合,他幾乎斷送性命。

1908年,威爾遜第一次採集的珍貴岷江百合種球,在開往美國的船上全部腐爛,使他功虧一簣。

1910年,他再回中國,到四川尋找岷江百合。就在這次行程中,他的右腳被山上滾落的石頭砸傷,落下終身的殘疾。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如今西方深受歡迎的許多花卉,來自世界各地。所幸他採集的岷江百合球莖成功寄到美國,並在1912年在美國馬塞諸賽州盛開,轟動一時。

威爾遜在中國大陸的四次行程,歷經艱險。 1913年,他發表了第一部中國行的紀事報告《一個博物學者在中國西部》,其中有一章專門論述在中國的旅行方式:住與行。

他這樣寫道:「在我們去過的地區,完全沒有任何輪載運輸工具,成都平原上只有簡陋的獨輪人力推車。沒有騾拉的車隊,也很少發現可以騎的馬。在陸地上旅行,靠的是當地的人力轎子和自己的兩條腿;渡河則乘當地的木船。」

他在報告中多次提及轎子和它獨特的用途:「我絶大多數時候自己徒步行走,但是一直帶著一個輕便的藤制轎子。轎子是向外顯示尊貴身份的符號,沒有轎子的旅客裝備便算不得齊全。當時,轎子比護照更加重要:你坐在上面還是走在旁邊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轎子。」

台灣行1918年,威爾遜到台灣,調查當地的森林植物,主要目標是台灣特有的高大樹種:禿杉和紅檜。

時值日據時期,威爾遜的台灣之行獲得政府的大力協助,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他環繞台灣一圈,走訪了山區,參觀了阿里山、八仙山和太平山三大林場,採集了大量珍貴樹種並拍攝了近百幅照片。

圖像加註文字,牡丹被認為「艷冠群芳、國色天香、花開富貴」。2016年5月倫敦切爾西國際花卉博覽會上展出的牡丹。1922年,回到阿爾諾德樹木園的威爾遜發表了一篇有關台灣的文章,稱台灣的山上,有東亞「最美的森林」,台灣「的確是東方之珠」。

園林之母19世紀的英國,園藝界和商界曾向世界各地派遣大量搜集植物品種的「植物獵手」。威爾遜行程之廣,時間之長以及搜集的中國和東亞植物之多,使他的名字永遠地留在了中國和東亞的眾多植物名中。

1993年,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出版了一本威爾遜的生平介紹,書名就是《中國威爾遜》('Chinese' Wilson: Life of Ernest H.Wilson, 1876-1930 (Great Plant Collectors)。

1929年,威爾遜在哈佛大學阿爾諾特樹木園工作期間,出版了《中國:園林之母》(China:Mother of Gardens) 一書,記載他的幾次中國西部之行,書中他稱中國是「花的王國」 Flowery Kingdom)。

他寫道:中國的確是園林之母。在我們花園最為受惠的國家當中,中國佔有最重要的地位。從早春盛開的金鐘花到玉蘭花,夏日的牡丹和玫瑰,到秋天的菊花,中國貢獻給花園中的花卉財富有憑有據。

相关内容

教你三种进入win7安全模式的有效方法
bt.bt365

教你三种进入win7安全模式的有效方法

🕒 08-05 👁️ 3200
2019年至2020年短道速滑世界杯
365bet平台

2019年至2020年短道速滑世界杯

🕒 07-28 👁️ 5907